6月9日至13日,学校组织中药学和药学专业学生前往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花甸坝,开展野外实践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亲身体验,深化专业实践教学,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自然环境,磨炼学生意志品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的第一课,是一场意志力的考验。学生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背负行囊,徒步跋涉二十余公里的崎岖山路,最终顺利抵达海拔三千多米的花甸坝。漫漫长路,不仅是对体能的挑战,更是对韧性和团队协作精神的磨砺。学生们不畏艰难,相互扶持,以坚定的步伐丈量苍山,用汗水浇灌了成长的基石。这段难忘的徒步经历,极大地锻炼了学生们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抵达花甸坝后,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随即展开。在专业教师带领下,学生们迅速投入到药用植物的认知学习中。花甸坝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药用植物资源,为教学提供了绝佳的天然课堂。师生们深入草甸、溪畔、林缘,通过实地观察、形态辨识、特性讲解等方式,系统性地辨识了苍山地区代表性的药用植物。在短短2天中,学生们识别学习了大蓟、天南星、木香等50余种药用植物知识,涵盖多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科属,如菊科、毛茛科、唇形科、百合科等常见种类,以及一些珍贵药用资源(如:滇重楼、贝母)。专业教师们结合植物的生长环境、药用部位、性味归经及功效应用进行生动讲解,将书本上的抽象知识转化为眼前鲜活的实物,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野外认药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通过此次苍山花甸坝实践教学活动不仅磨砺了学生的意志力、耐力和团队精神,极大地巩固了专业基础知识,提升了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身临其境的“移动课堂”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中药学、药学的专业兴趣和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学习,强化了同学们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和珍惜药用资源的责任感。它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延伸课堂,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历练课。同学们在拥抱自然、挑战自我、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实现了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双重提升,为成长为服务于区域中医药产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